深圳各区齐齐发力,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浏览:440 时间:2023-10-22 分类:新闻知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愈发受到关注。深圳将如何发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前,深圳各区各板块纷纷抢抓大湾区发展机遇,在大湾区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些区域甚至已经做好前期布局。

12月18日,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广州举行,提出要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全省各方面各领域工作,推动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再立新功。

12月4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11月28日,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切实发挥好核心发动机和辐射带动作用,举全市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愈发受到关注。深圳将如何发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记者观察发现,深圳各区各板块纷纷抢抓大湾区发展机遇,在大湾区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些区域甚至已经做好前期布局。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前海城市新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发动机

今年3月,在我国实施了24年的“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实行就业许可制度”被前海率先打破,港人不用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

这仅是前海为香港居民在内地发展提供的便利举措之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更加频繁,截至2017年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从业人员达56万人,港资企业就业人口7.24万人,聚集境外人才8182人,其中大部分来自港澳地区。

人才的流动是前海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改革开放战略能级,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自贸区新标杆的一个缩影。目前,香港的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社工、住房经理以及建筑、结构、屋宇装备、工料测量、建筑测量等领域专业人士均可在前海执业。

“与国际知名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人才数量和质量等还存在一定差距”,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可在前海、南沙、横琴和河套等地探索人才特区的模式,重点探索自主创新的新机制、转型发展的新模式,以及粤港澳科技合作的新路径。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前海将加快粤港澳青年创业区等建设,全力加快港资企业的引进和落地,增强对总部企业、龙头企业的吸引力,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数字创意、智慧物流、现代供应链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此外,前海还将深入实施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前海应做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地带,以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准则,实现资源集成优势互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前海母基金首席执行合伙人、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靳海涛表示。

深港合作”是前海的独特使命之一,许多“制度突破”都与香港具有高关联度。从率先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到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升级版;从首创适用香港法律审结经济纠纷案件,到率先设内地与港澳合伙的联营律所……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累计推出的364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有许多都直接促进了深港更紧密合作。

今年年初,“CEPA10”框架下获得证监会核准设立的内地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正式开业,突破了境外资本不能控股和单一牌照的限制,这成为前海金融改革试验和引导顶尖香港金融机构进驻的里程碑事件。

此外,在12月4日,前海正式启动建设“深港法律服务深度合作区”,将在前海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提升跨境、跨业、跨法域法律事务办理和国际商事争议调解水平。

“这些不断出台的惠港政策正是前海践行国家战略,不断深化内地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最好体现。”前海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说。

数据显示,去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港企增加值占比为二成多,纳税占比近三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近四成,汇丰集团、东亚银行、港交所、嘉里集团、周大福、新世界、九龙仓等一大批知名港企均已入驻。仅今年前9个月,前海又新增注册港资企业2962家,平均每天就有10家落户,使得累计注册港企达10064家,注册资本9296.79亿元。

福田区:积极参与推动河套片区开发,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

位于河套的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是继前海之后的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今年8月15日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首次会议,正式确立大湾区战略定位之一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河套地区将成为集国家自主创新平台、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平台和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深化深港紧密合作关系平台三大平台于一身的重点发展区域。

福田区区长高圣元表示,目前深圳市委、市政府已成立高规格的合作区领导小组及四个专责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福田区。深圳市发改委牵头编制了合作区总体规划和先行先试的政策,基本完成了合作区深方区域1+N规划体系的衔接。深圳市科创委牵头编制了合作区的科技产业规划,明确以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布局相关的科研项目。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纵向城市发展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香港、深圳、东莞、广州,形成一条黄金中轴”,有关专家认为,这条轴线集中了大湾区最重要的城市、金融、物流、科技、信息、文化等经济发展要素,其经济总量占大湾区经济总量的80%以上。中轴未来将是大湾区主轴的核心组成部分,而这条中轴从核心龙头城市深圳中轴开始,即福田中心区“小中轴”。

从河套—福保片区到福田中央活力区(CAZ),再到梅林—彩田片区,目前福田正以深圳CBD为核打造中央活力区,北启梅林—彩田片区“深圳智谷”,向龙华延伸,南接皇岗—落马洲河套地区,与香港共建“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

未来,以现有的“小中轴”为基础,福田将有望在大湾区打造“曼哈顿+硅谷”的“金融+科技+文化”莞深港“大中轴”创新走廊,成为大湾区的核心经济发动机。

在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方面,福田将积极参与推动河套片区开发,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协助推进皇岗口岸站城一体化建设,打造湾区综合枢纽和超级口岸,加快推动福田保税区转型升级,构建便利跨境交通体系,积极探索跨境教育、医疗、口岸通关等公共服务合作新机制,为香港居民在福田就业与居住营造良好环境。

罗湖区: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发挥临港优势打造“口岸经济带”

老城区罗湖最近很“潮”,“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创新金融产业带”“口岸经济带”成了网络热词。

罗湖区提出,以消费型经济综合改革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以“口岸经济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支撑点,以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目前,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已纳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创新节点,重点发展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文化创意、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六大产业。目前,包括软通动力华南总部、瀚海基因、中欧金融科技研究院等一批重量级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已正式进驻,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红岭路沿线七个产业中心项目将陆续建设并释放出一批优质的产业空间,为此,罗湖区规划了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背景下,罗湖的发展规划是把以人员流通为主的口岸,提升为融合口岸两边交融发展的区域,口岸经济带应运而生。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支撑点,罗湖未来需进一步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提升城市质量。2018年,罗湖提出了城市质量提升十大行动,包括统筹资源效能提升、发展空间保障、重点片区建设等共计165项重点工作,旨在以大更新重塑大片区,以大片区促成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大发展惠及大民生。推动城市质量提升工作顺利实施,罗湖还创新创建了“一委两组三机制”的工作机制。“一委”即战略规划委员会,“两组”指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民生工作领导小组,“三机制”是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建设领域工作协调机制和服务企业协调会议机制。

大梧桐新兴产业带让老城区搭上了创新的时代“快车”,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做强优势传统产业,口岸经济带则将毗邻香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的地缘优势转化为更紧密的聚合功能。

南山区:打造湾区总部经济带,建设世界一流湾区CBD

“未来几年将是南山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黄金战略期”,南山区主要负责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南山来说是个重大发展机遇,更坚定了南山迈进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信心。

南山提出,要构筑大湾区要素集聚高地,依托深圳西部港区、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湾大桥等交通设施,以及临近宝安机场、深中通道等优势,形成海陆空港全方位连接大湾区的要素高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南山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沿深圳湾串联超级总部基地、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蛇口片区和前海片区,打造湾区总部经济带,将深圳湾CBD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湾区CBD。目前,深圳湾已经有招商银行、中国电子、万科、恒大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开工建设。

良好的创新生态是肥沃土壤。近年来,南山区集成优质创新生态之“环”,形成“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创新层级链和“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创新形态链,不断构筑创新发展高地。

在创新层级链上,南山区注重加强对原始创新的引进和培育,建成了国内第一所设于园区内高端院校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组建世界顶尖学者牵头的实验室18个,建设鹏城实验室、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不断培育本土原始创新生力军。

南山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南山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其中90%以上投入来自企业,国内外技术创新型领军企业130个,其中90%由本地孵化器孵化。深圳湾等六大重点片区布局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制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创新形态链上,南山区创建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先锋区;实施“人才服务、科技服务、企业政务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双创服务”五大创新服务,打造高质量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为两大创新链条提供“闭环”支撑。

盐田区:依托大海港资源,建设临港创新生态城

盐田区地处深圳东部,位于大鹏湾畔,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在生态文明建设、平安建设上一直都走在深圳市前列。

从区域经济总量上来说,“小而精、秀而美”的盐田区并不占据优势。然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宏大蓝图下,盐田区的手里其实早已握着几张好牌。

盐田区,因港而生也因港而兴。辖区内的盐田港自开港以来,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已发展成为全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单一港区,也是目前中国大陆远洋集装箱班轮密度最高的单个集装箱码头。

在新的历史起点,围绕这座世界级大海港做文章依旧是盐田区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进程中的重要砝码。2017年4月,经过近两年时间充分酝酿和缜密谋划,“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正式纳入市重点区域。

根据规划构想,“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地处深圳东部湾区,位于国家级战略资源盐田港后方核心腹地,南邻盐田港,北至梧桐山,东西分别以盐排高速、平盐铁路为界,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这是盐田区未来为数不多可以提供大量产业聚集空间的区域,对于盐田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未来5年,盐田将紧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大海港资源优势,总投入超782亿元,力争用8到10年时间,将该产业带建成国际一流的临港创新生态城

除了围绕盐田港、发力盐田河临港产业带的建设之外,盐田区作为和香港陆路相连的深圳行政区,深港合作也是其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业内专家认为,盐田可以以中英街这一历史名街的转型升级为切入点,打造出深港合作的示范区街,成为深港合作的重要支撑点。

实现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七连冠的盐田区还可以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上发力,在粤港澳大湾区时空坐标系下输出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经验。目前,盐田区的城市GEP核算机制已经在惠州、珠海等地落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发优势和改革经验或可成为盐田深度介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宝安区:发挥“双走廊”叠加优势,打造湾区核心与创新枢纽

深圳机场以北、空港新城南部,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当中。依托“海”“陆”“空”“地”“快”五维交通网络的完善,以及展览、会议、旅游、购物等服务设施的配备,未来,这里将成为宝安集聚国际高端产业的重要阵地,也将成为深圳与世界相会的“客厅”。

“深圳距离世界级城市还差一个国际会展中心”,在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看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既是推动中国会展业迈向世界强国的风向标,也是奠定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贸易会展中的基石。

物流是产业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从区域位置来看,宝安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和珠江口东岸黄金发展轴上,是联系粤港的桥梁和辐射内地的重要窗口,有利于资源的快速有效调配和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有利于发挥宝安物流对周边其他城市的辐射功能。

如今,经过40年的沉淀和积累,宝安逐渐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结构、集聚的创新要素正成为吸引全球科技资源的优沃土壤。对于坚守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的宝安,这个建议也同样适用。

粤港澳大湾区赋予了宝安新的目标要求和发展机遇,为此,宝安区提出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的目标,其中,“湾区核心”即指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之核、枢纽之核、产业之核、创新之核”。

坐拥珠江口,面朝伶仃洋,地处深圳西北部的宝安区是穗莞深港黄金发展轴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理中心、深中通道桥头堡,未来将拥有贯通国内、连接全球的空港、海港和高铁枢纽,拥有世界一流的会展中心、会议中心。

今年,宝安区六届三次党代会提出将深度参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中产业发展走廊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广深、深中“双走廊”叠加优势,加快机场东空铁综合枢纽、国际会展中心规划建设,壮大临空、会展经济,进一步提升宝安的经济集聚和辐射能力,推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在宝安深度融合。

龙岗区:以东进战略打造深圳东部中心,建设大湾区科教新高地

2017年,龙岗区全年GDP首超福田区,位居深圳各区第二位(仅次于南山区)、广东省区县第三位(仅次于南山区、天河区)。

2018年前三季度,龙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0.06亿元,同比增长11%,总量排名深圳第二,增速排名深圳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增速均排名深圳第一。

经济形势的利好数据彰显了龙岗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在融入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命题下,龙岗具有多重先发优势。

从区域位置上说,龙岗地处珠江东岸几何中心,是落实深圳东进战略的主战场和核心区,是深圳辐射粤东闽西、打造深莞惠“3+2”经济圈的战略前沿,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引领作用的重要支撑点。

从产业上看,位于深圳东部的龙岗区无疑是粤港澳大湾区又一个高科技创新聚集地。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一廊十核多节点”的规划中,龙岗区坐拥坂雪岗科技城这一核心科技创新平台,手握大运新城、国际低碳城等多个创新节点。

在近期发布的《深圳市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中,深圳在方案空间布局中列出了37个重点发展片区,龙岗就有6个:坂雪岗科技城、阿波罗产业集聚区、宝龙科技城、国际低碳城、大运新城、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在华为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下,龙岗将进一步发挥技术溢出和人才溢出效应,重点发展通信设备、5G产业,产业优势将成为龙岗融入湾区经济的铺路石。

今年3月,深港国际中心开工建设的消息再次刷爆不少人的朋友圈,这座超600米高的楼宇正落子在龙岗大运新城。

相关专家表示,深港国际中心将借助整体开发和专业机构招商,帮助龙岗吸纳来自香港的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资源,该项目也将有效融合现有的国际大学园、高新产业园、大型体育场馆等核心资源,构筑以国际化高等教育引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创新城,助力深圳东部中心建设。

除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和科创潜力,位于龙岗的深圳国际大学园也是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又一驱动力,为龙岗融入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人才保障。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知名大学陆续落户国际大学城,龙岗将成为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区域范围内的科教新高地。

龙岗区六届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在更大的区域谋划龙岗发展,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支点把龙岗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撑、深莞惠“3+2”经济圈的重要枢纽、深圳发展的第三极。

龙华区:承接高铁枢纽“红利”,吸引湾区企业总部落户

早上6时44分,G5711次高铁列车从深圳北站开往香港西九龙站,仅需19分钟。以深圳北站为起点与终点的一来一往,141公里的广深港高铁实现全线运营。

广深港高铁开通,为两地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新的“风口”。作为深圳北站的所在地,广深港高铁全线使得龙华区湾区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相关专家指出,高铁连接将增进两地融合,促进城市间发展优势的互补。内地高铁网延伸进港后,将加速发挥香港与各大城市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利于香港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居于深圳地理中心的龙华,也正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中轴地带,南联香港,北接东莞。高铁开通后,龙华区作为湾区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高铁运行带来的“同城效应”,极大地拓展了发展腹地,“总部+分支、研发+生产、中心+网络”的外溢发展战略成为可能。这使得原本处于深圳“腹地”的龙华区,摇身一变成为深圳经济外溢的前沿。引导龙华企业“走出去”,将高铁节点中心城市的优质企业“引进来”,进而实现合作共赢,是跨入高铁经济时代的龙华确立的投资推广工作思路。

龙华区作为深圳市传统产业大区,实体经济基础雄厚,与香港的科技、专业服务及金融业优势具有极强的互补性。龙华以制造业立区,工业巨头富士康率先布局于此,华为公司亦比邻而居。以富士康与华为作为龙头,龙华在多年发展中构建起覆盖产业上下游的完善产业链。经过多年发展,龙华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最初的560家增加至1748家,全市排名第三;全区共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3家)。

为此,龙华区提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推动龙华的制造业优势与港澳的国际化优势相结合,共同迈向产业分工体系的更高端。发挥高铁枢纽优势,加强与东莞、惠州等周边区域的合作,吸引沿线城市企业将总部、研发等环节放在龙华,构建总部+生产基地的区域合作新模式。

光明区: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是布局光明区的全市重点项目,未来将成为集聚世界级大科学装置群、科学研究顶尖人才的重要区域,实现各种科技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有力弥补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不足和短板。”不久前,深圳市委主要领导在光明区调研时强调,布局建设光明科学城,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着眼深圳长远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战略布局,要提高站位和视野,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水平最高标准,久久为功打基础、谋长远,扎实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

事实上,今年以来,科学城就和光明区便紧密结合在一起。4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光明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建设光明科学城;7月,深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上强调,要突出抓好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今年9月,光明区正式挂牌成立。9月19日,光明区一届一次党代会召开,提出加快建设“四城两区”,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战略新目标。

“光明区正式揭牌成立,是光明区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是推进特区高质量一体化建设的新起点,也是深圳更好发挥对外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起点。”深圳市委要求,光明区要强化科创资源集聚,夯实产业基础,发挥区位空间优越、生态环境优美等优势,突出聚焦光明科学城等重大平台建设,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让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今年1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印发。方案提出,深圳未来将支持37个重点发展片区,快速形成“重点突出、错位协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其中,光明科学城作为重点发展片区之一,将依托中山大学(深圳)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努力打造光明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据了解,光明科学城项目位于光明区东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节点,处于深港莞惠1小时生活圈内。项目规划面积约21平方公里,分为核心区、科教区、配套区、拓展区和光明小镇五个部分,其中,核心区将加快建设一批前沿领域的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级实验室、综合研究平台等,目前拟规划建设5个大科学装置。

目前,光明科学城核心片区成为全市第18个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全力以赴开展启动区土建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方案已经形成初步成果。其他用地性质调整等工作进度在倒排工期时间节点内,各项工作按照项目计划年底开工建设。

坪山区:发挥坪山高新区功能,谋划建设深港合作东部创新走廊

今年7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澳门科技大学、深圳市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共建深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这是坪山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坪山在推进深澳合作方面已经进入更高更深的实质性阶段。

“坪山高新区与南山高新区并列进入深圳科技主轴带,西部南山、中部坪山、东部深汕,坪山成为高科技的中部地带。”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表示。

坪山是深圳成长潜力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之一。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山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东进战略等重大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坪山高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特别是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坪山依托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打造了一系列的高端科研创新平台,集聚了15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和深圳技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水平教育医疗机构,已经形成“政产学研资介”一体化的创新生态高地,去年坪山生物医药产值增速达到46%。

当前,如何在深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提供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空间,坪山承担了使命。坪山是深圳价格的洼地,空间相对充足,可以作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一方面是承接总部和研发机构的产业转移,一方面是作为连接粤东的窗口,把深圳的经验辐射推广,对周边进行引领发展。”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东进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郭毅说,坪山承载着深圳向内拓展创新发展空间以及向外强化深圳辐射力的使命。

作为聚焦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圳东部高科技园区及连接深汕辐射粤东经济圈的产业核心,坪山区提出,将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谋划建设深港合作东部创新走廊,推动“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项目建设。

依托深圳坪山站,坪山提出要形成无缝转乘的深圳东部交通枢纽中心,起到深圳辐射大湾区的门户作用。在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方面,随着广深港高铁的通车,坪山站可直达香港西九龙。在建的东部过境高速从坪山穿过,将坪山往返深圳罗湖的时间缩短至半小时之内,也大大加强了坪山和香港之间的联系。

大鹏新区:擦亮生态旅游招牌,联手盐田区和惠州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区

“大鹏新区将紧抓国内旅游业发展模式转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战略机遇,与湾区其他区域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靓丽的生态旅游名片。”大鹏新区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

11月2日,在2018年深圳大鹏国际户外嘉年华之粤港澳休闲湾区文旅产业大鹏峰会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大鹏在大湾区的边上,是发展文旅产业非常好的区域。

“大湾区也是旅游区,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制高点,无论是旧金山湾区还是东京湾区,旅游业都占极大的比重。”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会长、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白长虹表示,旅游业是国际主要湾区的重要发展方向,世界上最主要的海洋旅游胜地都分布在湾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目前大鹏新区已经和盐田区、惠州市签订了相关的合作协议。同时,近年来深圳市也开始重视深圳东部湾区的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打造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带的设想,随着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程的推进,关于滨海旅游的规划也有望出台。”大鹏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鹏半岛拥有丰富的山海资源,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区的优越条件。”深圳市对大鹏新区提出要求,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等战略机遇,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滨海旅游城市发展经验,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一批与国际理念接轨、与自然景观相融的精品旅游设施,全面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加快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亮丽的生态旅游名片。

据介绍,2018年,大鹏旅游围绕着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这一目标全面发力,纵深推进旅游业改革,树立两个定位(“市民享受自然生态福利的后花园”的旅游事业定位及“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旅游产业定位),按照“一体两翼”(“一体”即依托南澳稀缺山海资源,打造世界级湾区旅游主体景区,“东翼大亚湾”依托历史古镇、特色小城,打造历史人文特色湾区,“西翼大鹏湾”依托滨海小镇、体育项目,打造滨海休闲特色湾区)的总体布局,以抓好“三大工程”为基础,以实施“四全策略”为抓手,推动大鹏新区旅游发展从中低端向高端品质旅游转变。

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大湾区东部门户,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12月16日,调整后的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正式揭牌,深汕合作区的发展迈入新阶段。

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的连接点,是珠三角通往粤东的桥头堡,深港向东拓展辐射的战略支点。“深汕特别合作区距离深圳市中心约100公里,而东京湾区边缘到湾区中心的平均距离超过120公里,主要依靠新干线等城际轨道交通实现快速连接和通勤。根据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国际一流湾区的发展经验,距离核心港口城市450公里范围内,正向的规模经济效应占主导。”相关专家表示。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高速交通网络,启动建设两条350公里/小时的高铁/城际线(分别为已动工的广汕高铁和规划建设的深汕高铁),以及深汕第二高速公路、深圳港小漠港区、深汕通用机场、鲘门客运港等重大交通综合设施,构筑深圳辐射东部沿海的重要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与深圳“半小时”、与广州“1小时”生活圈,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城际交通圈

“随着合作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配套的完善,合作区将进一步接受大湾区的产业辐射,尤其是有效对接深圳的产业溢出,形成合作区与大湾区尤其是与深圳产业和城市建设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实现跨越式、跳跃式新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圳市委对深汕特别合作区提出要求:对标世界一流城市,把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更好地发挥对粤东、粤西及粤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深汕特别合作区提出,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为发展模式,以“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市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在健康经济方面依托山海湖田园一体的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度假一站式目的地。


活动推荐:“5G物联峰会”

作为信息社会通用基础设施,时下5G产业建设以及发展如火如荼,并将最终带动数十万亿规模的社会经济发展。但5G在正式进行商用化普及应用前的态势如何发展?5G将为哪些领域的变革带来有益赋能?5G将在各行各业掀起什么样的市场风暴?系列问题依然困扰着各界人士。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脉络,理解5G产业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让各界人士更清晰的洞察5G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点。6月14日,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由亿欧公司联合承办的“5G物联峰会”将于上海虹桥世贸展馆举办。

亿欧“5G物联峰会”将特邀政府、学界、商业、投资机构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多领域视角切入,深究5G产业发展脉络,探索5G赋能各行各业的新思路、新方法,供行业内外各界人士参考。活动详情请戳: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