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毕业生,谁的悲剧?

浏览:464 时间:2023-10-05 分类:新闻知识
2015年7月2日,昆明学院在线淘宝店铺“昆明学院人才店”正式开张,65名毕业生以商品的身份出现在货架之上,标价1000元,还包邮。

2015年7月2日,昆明学院在线淘宝店铺“昆明学院人才店”正式开张,65名毕业生以商品的身份出现在货架之上,标价1000元,还包邮,一时间舆论鼎沸,据相关数据统计,关注这一个话题的人已达到2亿人次,无论昆明学院有没有炒作的意图,但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大学”已经火了,各路专家纷纷各出奇谋地解构之,从开店动机,到宝贝质量,再到贩卖人口的合法性,最终,衍生到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反思之上,好不热闹。

其实,网售毕业生也只不过是学校一个新颖的推销方式,不会涉及真正意义上的人口贩卖,本质上和智联招聘投简历差不多,只不过,昆明学院采用这样的模式,意外地获得了超高的关注度,从而拉高了自家学生求职成功率,更大宗的收获在于,其引发的社会大讨论可以再次将“大学生就业问题”推到风口浪尖,让相关部门忙完拯救股市之后,也能在这些老问题上下点功夫。短期效果来看,网售毕业生的做法,提高了昆明学院的知名度,旗下学生的简历也会因此镀上一层金,但长期来看,这种模式并不能改变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式,2014年的时候,已经有”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了,显然,媒体们没有想到2015年的状况更糟糕,今年全国毕业生总人数达到749万,比上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增加22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就业无门,大学成了人生圈套

中国有句谚语叫“赶鸭子上架”,现在网售毕业生也大可称之为赶大学生上架,虽然被驱赶的东西和架子都是完全不同的,但两者都透露着相似的无奈,鸭子自然不想去架子上生活,而天之骄子又何尝想把自己包装成“宝贝”出售呢?

昆明学院首批65件宝贝,统一穿着白色T恤,佩戴校徽,网站上挂着他们的半身、侧面、特写、全身等5个不同角度的展示照片,大概是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心理需求,网站把首批宝贝分成了四类,分别是互联网型,一带一路型,制造2025型和集合精英型。笔者不确认,这65名学生是否知晓自己型号的内涵,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校园内绝对不会用这些蹩脚的职业领域词汇来称呼自己,大学生更熟悉的分类应该是“学霸、证霸、屌丝和女神”。如今昆明学院火了,这得益于其精心的战略策划和不错的运气,但跳过这次有意无意的营销,我们更应该再去瞄一眼中国大学已被时代碾压至畸形的轮廓。

过去30年,中国大学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更确切地说是经历了一场大面积的人性坏死,特别是在市场化和产业化之后,中国大学就变成了一家家奇怪的公司,它们有政府功能,但又像一家企业。理论上讲,大学应该是一项公共服务,需要教书育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大师,但这座城池之内的大师正不断减少,大楼则不断增多,正如《小时代》里的贵族学校,普通学生的宿舍竟也能拥有总统套房的标准,悲剧的是,为这一切支付费用的是含辛茹苦的家长,他们明明知道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却依旧无怨无悔地把孩子送到大学之内,说镀金也好,说找一个身份认同也罢,家长们大都怀有美好的希望,但结局常常是冷冰冰的,他们几乎掏空了自己的钱包,却想不到孩子的灵魂仅仅四年的时间就也被掏空了。纵观中国大学的定位和专业设置,已经趋于严重的同质化,配合上僵硬的行政管理,大学俨然成为批量生产“就业员”的工厂,且在商品销售出去之后,完全没有售后服务,此外,接二连三的教授、学生论文舞弊事件,更让人怀疑,中国大学生真能走出校园、适应和会吗? 在四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学没有教育好中国的孩子,甚至没有保护好他们,从肉体到灵魂都没有保护好,此前,沈阳一所高校出台“严禁农民工进入大学校园”的规定,引来网友一片骂声,但负责人也有苦衷,女大学生经常遭到校外人员性骚扰,甚至强奸,实在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即便这样的规定保护了校内人员,女大学生们同样不安全,他们走出校门之后,随便坐个私家车就能失联,这个社会戾气太重,更需要大学来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但现实时,我们的大学既没有充盈学生的灵魂,也没有屏蔽来自外界的诱惑,最终,中国大学变更了一个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灭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

不客气地讲,中国大学里的知识足够应付考试,但已无力改变命运,同学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因越来越多的利益元素渗入,由朋友关系、亲人关系、同事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也是情理之中的。

逃离悲剧,谁帮毕业生解套?

中国大学已然成为一个精神萎靡的巨人,这种背景下,单方面强调大学生的宝贝价值自然是杯水车薪的,或许,昆明学院的人才店可以借助短暂的高关注度,让自己的就业率上升10个百分点,但倘若自家出品的学生没有实实在在的干货,等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真正的挑战之时,肯定会败下阵来,甚至有的连试用期都抗不过去,所以,笔者是决然不建议在淘宝店铺这样的事情上下功夫的,我更希望它能成为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大学教育、中国职业职业教育的问题,从而在制度、文化以及具体的管理细节上拯救中国大学。

事实上,烂大学最该控诉的地方,正在于其对青春的浪费,除了大学本身最美好的4年时间,还有前面12年的基础教育,十几年的时间理应成为修炼自我的绝佳时段,我们的孩子却只能沉浸在考试的题海,以及“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的恐惧之中,更加讽刺的是,正当大学生们苦于找不到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却常常抱怨根本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他们要冒着极高的风险去招聘一些应届毕业生,从头开始培训,若网售毕业生成为新型的推销模式,则将进一步加剧企业的招聘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快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本不能采用“宝贝式”的营销模式,这只会给大学和企业带来新的灾难。

其实,企业需求和大学培养的脱节,已经是一个非改革不可的顽疾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企业大学,以及越来越来多的校企合作项目。大学作为育人基地,自然不同于企业的在职培训,这里需要有类似灵魂修炼的东西,但中国大学生的课业负担远没有想象的那般繁重,大多数学生在修完了干瘪的学分之后,仍然有精力把CS练得出神入化,魔兽练级也是硕果累累,当然,最耗费精力的还是让女朋友们粉转黑…大学里的这些时间完全可以在细致规划,比如开设企业培训、职业模拟等项目,让企业人员直接传授工作技能,如果能请到一些知名企业的CEO绝对能提前唤醒学生们的职场意识,比如让马云告诉学生们如何正确地对待英语四六级,使其明白企业中如何使用英语…事实上,大学校园才是这些名人轶事最受用的地方,也更容易激发出新的奋斗热情。而对于企业来说,能传递企业文化,提前培养员工,还不用支付时间和工资成本,绝对是一件划算的事情,可以说,校企合作,或者干脆由企业办大学,绝对应该成为中国大学的主流模式。

或许,企业办大学的方案有极强的功利性和针对性,会剥夺一些大学生校园里的美好,但大学本来就不应该太轻松,最起码,不能总用“美好”来形容,像哈佛、耶鲁这些名校的学生,每天的科研项目和课业负担都是非常重的,这里的学校要长期参加体育锻炼,以保证自己的身体能支撑到毕业,况且,职场人有80%的时间都要交给企业公司,再提前这四年压根不算什么,唯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公共职能,为社会培养出,会工作、会生活、有情趣、有理想的员工,到时候,再谈就业问题,可能就会变得相对轻松一些,自然,也不用“网售毕业生”这种哗众取宠的东西了。(科技新发现康斯坦丁/文)

更多关注微信公众号:jiuwen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