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园到高考,非京籍家长操碎了心!

浏览:324 时间:2023-04-29 分类:
作者丨小石头来源丨小石头侃升学(ID:xiaoshitoushengxue)苦不苦,看看非京升学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末北京常住外来人口794.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6.6%。茫茫多的...

来源丨小石头侃升学

(ID:xiaoshitoushengxue)


苦不苦,看看非京升学路。


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末北京常住外来人口794.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6.6%


茫茫多的北漂在北京拼搏奋斗,然而奋斗再苦,也不如孩子求学苦。每年都有大批五年级、初二、高二的孩子离开北京,回到故土。




为什么?因为升学政策,非京籍位于北京升学鄙视链的最底端,在夹缝中寻求生存


一、伤不起的幼儿园


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北京是没有义务为非京籍解决学前教育的。


每年都会有许多家长也会到有关部门上诉,只为让孩子上一个幼儿园。然而庞大的学位缺口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是闹也闹不出孩子的入园机会


教委在政策文件上对于幼儿园入学条件只写了一条: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期间出生的幼儿。意思就是说只要孩子满3岁,就可以注册信息,报名入园。



第一种上幼儿园的方式就是:报名,摇号。每个孩子都可以在网上报10个志愿,等待录取


这不是很简单吗?摇号无非是拼人品嘛,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然而政策上没有写的入园条件,都写在了各大公立幼儿园的招生简章上——有一个东西叫做入园顺位


政策上是这么写的:


目前,幼儿园阶段属于非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由幼儿园依据本园实际情况自主完成。如: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招收的是符合户籍年龄要求的业主子女入园,如有多余学位,可招收附近居民子女入园。如果是企事业或机关等单位举办的幼儿园,优先招收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


“如有多余学位”,则可招收附近居民。所谓的多余学位真的存在吗?



2018年,北京市投入30亿元用于学前教育建设,预计增加3万学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按照教育部要求的85%的入园率测算,北京仍面临约17万个学前学位缺口


3万学位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有些京籍的孩子都没幼儿园上了,非京籍指望裸报摇号更是天方夜谭。想要跳出三界,就要关系够硬,才能够在摇号的时候“一不小心”摇到自家孩子。


公立幼儿园这条路走不通,我们还有第二条路:私立幼儿园。这条路是要肯砸钱的,想上幼儿园需要预报名早教坑班、定期参加“亲子活动”。按照人家的规矩来,入园相对也没那么困难。



没钱?没关系。可以走第三条路:黑所、无证机构。


其实有的机构的条件和老师真的不赖,但是这几年幼儿园的安全问题频发,什么针扎吃药、虐待毒打,心不够大的家长还是不敢走这条路


那贵的也上不起、黑所又担心安全问题,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在家卖萌!



二、糟心的幼升小


终于到了义务教育了,国家总得保证孩子上小学吧?不好意思,看情况。首先如果你是“七类人”,OK,你可以和北京孩子一样上小学



七类人包括:七类人包含原下乡青年子女、台胞子女、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华侨子女、父或母有本市户籍子女、父或母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子女。


解决其中的工作居住证,其实就解决了孩子的幼升小问题。但是如果不是这七类人,你就需要解决“五证”


五证包括:在京实际居住证明、在京务工证明、全家户口簿、北京市居住证、无人监护证明。


为了孩子,拼了呀。才五个证还不简单?


可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海淀区五证摇身一变就变出了23个证,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在东城、西城、朝阳,也都能变出20个证明



解决五证只是个开始,各区每年入学还有额外要求,比如海淀区要求不能有社保补缴记录,比如西城区要求提供一年以上的租房完税证明。这东西一年一个样,你不关注教委的通知,还是上不了小学


而且,以上茫茫多的证件,只能保证你有入学资格,想要上重点,学区房还是得走起来。不管你是砸锅卖铁戒烟酒,是租是买学区房,烧钱是必须的。“六年一学位”政策的严格执行,注定这钱花出去是哗哗地流,拦都拦不住


而且小学入学同样有入学顺位,少的有四个序列,多的有七个序列。但是对于非京籍而言,你只需要知道自己位于序列的最底端,即使买了学区房也不过是在非京籍中占点优势


同是非京籍,谁比谁强呢?大多数非京籍等来的还是一纸调剂通知书,甚至每年都有大批的适龄儿童没有学上



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到过,非京籍的入学政策是没有一刀切的,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都需要通过“联合审核”,满足A、B、C等条件,没有人知道自己入学那年会不会有DEFG。


想在海淀区上学的家长,必须去咨询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政府,他们才是最终解释权的归属地,之所以不给你明确的信息,就是为了给调剂留出足够的空间


公办校上不了,我们可以上民办校。但是民办校不是有钱就能上的,优质的民办小学的选拔和审核非常严格,竞争激烈,得是娃本身就很强才有机会。


如果五证都没有,那就只能考虑国际学校了。国际学校并不会提供学籍,是为以后走出国路线的孩子准备的


国际学校的特点就是贵!民办校一年学费都要5万级别了,国际学校要到10万级别,这还不算出国路线的其他费用。选这条路一定要考虑好自身的经济实力,这是一条用钱铺出来的不归路……




三、焦虑的小升初


小升初这条路同样艰难,压向非京籍家长的依旧是无边的压力。


第一条路就是通过早培项目的选拔,和全市的天才儿童共同竞争少得可怜的名额。这类对孩子的数学要求非常高,通常是牛校招过来走竞赛的。这条路只能靠孩子,家长的努力非常有限。


第二条路是登记入学。大家凭运气,然而热门些的学校中签率可能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抽到了简直是谢天谢地。


第三条路就是派位。派位本身是没问题的,但是非京籍的孩子是必须比京籍的孩子从另一个区域多填几所学校,通常而言都是水平差一些的学校,这就意味着非京籍想要分到好学校难上加难。



非京籍想摇到满意的志愿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一件事情,差一些的初中都被非京籍填满了。即使有幸分到了好初中,实验班也是与你无缘。为啥?因为你不能参加中考啊!占用学校的资源,初二还是回原籍,凭什么收你?


第四条路是民办校。但是同样的道理,很多优质的民办校如北达是不招收非京籍的。这类优质民办校的目标就是持续地为对应的高中输送优质生源,收非京籍完全没有用。


和幼升小一样,还有一条路是走国际初中。这条路就意味着终点是出国,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一往无前。




四、梦魇般的中考


想在北京中考,必须知道一个词:“九类人”。九类人就是在七类人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两类,对中考的目标学校是有极大限制的。


1.具有河北省户籍的首钢矿业公司职工子女考生可以报名并报考从石景山区招生的普通高中和首钢高级技工学校。


2.有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北京分公司开具的“化六建北京分公司子女身份证明”的非本市户籍的考生可以报名并报考通州区普通高中及其他规定可以报考的学校。


如果不想考普通高中,也可以选择部分招收非京籍的国际高中或者是公立学校国际部。这条路,不仅要家长肯砸钱,孩子也要够争气。中考至少在全北京前10%才能上牛的公立国际班。而国际高中一年在10-30万的花费,再加上出国本科留学的花费15-40万人民币左右,国际高中可以说是无奈之选。一旦考入公立校国际部,考上一所好学校,甚至比清北还好的学校是完全有可能的。



出国路线还可以再提前一些,高中就选择出国。既然决定出国,也负担得起经济成本,那就提早出去适应环境,出国留学一年费用15-40万人民币左右,依据国家不同,汇率不同有很大浮动,比如美国基本算最贵的。这种方式虽然花钱最多,但对于肯定出国的孩子,有比较大的好处,提前适应国外环境,相比国内更容易申请到好大学


除了九类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之后走的是大专这条路。


那其他非京籍呢?可以在北京中考,叫做借考。然而最终升学还是要回到原籍。


残忍吗?有点残忍。怎么办呢?无能为力。


非京籍的家庭只能按照政策一步一步地往前爬,即使每一步都步履维艰,即使每一步都伤得血肉模糊。




五、绝望的高考


走留学路的去留学了,走高考的只剩下九类人和职高的孩子们。但是当九类人享受完普通高中的教育之后,最后也只能参加高职考试,报考的也只有大专。


其实能够走的捷径还有改换户籍到河北、天津,这样孩子相当于在北京郊区上学,见面的机会也能稍微多一些。而且河北的部分学校是承认北京中考成绩,可以做互化的


如果愿意孩子离开北京,也可以选择改换到考试难度低的区域,实现“高考移民”。然而这件事本身也充满风险,想要挑战政策就是在刀尖上跳舞


同时还可以选择改换“国籍”。改换“国籍”不代表不做中国公民了,港澳台同样可以享受到优待。



比如港澳台的学生可以申请免试生,只需要满足特定科目的成绩要求即可。如果不能申请到,还可以选择参加华侨联考,联考的难度要比高考低得多


如果改换成其他国家的国籍,就可以以留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自己组织的笔试和面试,比高考考上要简单许多。当然临时改换是不可以的,各大高校对国籍证明文件的时长和国外实际居住记录都是有要求的


北京实际上还有异地高考政策,然而审核非常严格。2014年北京首次容许外籍考生报名,当年符合要求的报名者仅为114人,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为243人四年里,累计在北京报考高职的人数仅为750人。而在广东,这个数字是7万人。对于这些人而言,除了要求严格之外,更可怕的是只能报考高职院校。



最后最后的一条路就是艺考。艺考对文化课要求不高,主要看专业课成绩,非京籍在北京可以借读或者上艺术特色类高中,由于对高考分数要求很低,即使回老家高考,影响也并不大。


但是艺考不是“易考”,是需要很早就动手准备的。比如清华美院,2016年全国报名15000人,可只要240人。沈音、鲁美等这些比较有名气的艺术类院校,一样都是不好进的,而且毕业后的“文艺圈”也没那么好混,再加上艺考中的专业课考试都是评委的主观评价,很难说清楚非常明确的标准,所以艺考也并不是很多专业没有登峰造极的草根家庭可以选择的。



六、非京籍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非京籍家庭的升学之路,一步一设限。


上述的诸多途径中,最好的就是出国之路。无论是从幼儿园开始就上国际幼儿园,还是到高中才选择国际部,对家长的经济实力和视野要求都极高


更多的家长被迫让孩子回到原籍,成为“留守儿童”。五年级、初二、高二,都是回原籍的时间节点。然而这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孩子谁来照顾?孩子不学习怎么办?孩子能适应老家的环境吗?



这些问题没有人能替非京籍家长解决,只能把泪咽到肚子里,继续往前走。如果想要强行在北京升学,许多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孩子,最终去向的也都是职业教育。没学上的孩子,只能走向社会。创业谈何容易,打工又何其艰辛,非京籍家长怎么忍心?


每卡住一个非京籍考生回原籍,平均能够疏散4-5个城市人口。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口爆炸般的增长是难以控制的,只能通过教育来扼住非京籍家长的咽喉。


前些天公布了积分落户制度的名单,乍一看似乎能够给非京籍一点希望。可是仔细阅读后你会发现,一共只有6019人,申报规模共12万人,落户人数仅占4.83%



不仅如此,这些人中年纪最小的是31岁,35.8%来自高新企业,23.4%获得创新创业奖项。想要在茫茫多申请落户群体中名列前茅,谈何容易?


普通务工人员或许可以通过长期、稳定的工作拿到高积分,但是年龄摆在那里。你是否愿意赌一场,自己在孩子需要北京户口的年龄,成功积分落户?按照24岁生孩子来计算,31岁时孩子就需要北京户口上小学了,而6019人当中仅有3人是31岁。你是那前两千分之一的非京籍家长吗?


另一方面,随着积分落户制度的普及,申请人会越来越多,每年的落户分值都不固定,今年是最低90.75分,明年多少分根本不好说。


看起来有希望?其实希望渺茫。



非京籍的希望从来都只是在路上,听着京籍家长好言好语的劝告“回家去吧”,心里却反复盘算着如何让孩子好好上学。


真的不是个滋味,别人诚恳的话语,自己却难以反驳。要是有办法回家,谁愿意在北京琢磨着一发就是一大篇的政策文件?


对于国家而言,非京籍的上学难题是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可是对于非京籍家庭而言,每一个升学节点的迫近都是深夜久久不能入眠的钟声。


这条路上,没有他人同行,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 end •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别忘了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