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吾老吾幼·大山深处的留守】希望的童园
一个人的坚守,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群人的参与,一种可以延续的制度,才能更有力地呵护留守儿童的成长。贵州铜仁思南县大园子村是央视记者蹲点的另外一个村子,在这里,两名年轻的女教师和一个有魔力的地方,给留守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童年。
在贵州省铜仁市的一个山村,记者见到了两个从县城来当幼教志愿者的姑娘,23岁的赵雪慧和21岁的陈露露,她们在这里当幼教老师已经有三个年头了。
这个幼教班设在铜仁市思南县的酸汤小学,坐落在大山环抱的一个山坳里,生源来自附近山上的两个村子。现在班里共有36名四到六岁的小朋友。每个星期一是两位幼教老师格外忙碌的日子。
赵雪慧: 把小手放在桌子上,老师现在要检查什么呀?指甲。
陈露露: 没有剪指甲的小朋友过来排队剪指甲。
陈露露: 指甲怎么那么脏啊?
雷杰: 地扫干净了。
陈露露: 你在扫地,扫干净了。噢你在家里边帮爷爷奶奶扫地啊,真棒。待会儿老师发大红花给你好不好?除了扫地还干嘛?
雷杰: 跟爷爷奶奶上山了。
陈露露: 有没有放牛啊?也有啊。哇,怎么那么棒啊。
雷杰: 还有那么大的猪。
陈露露: 还有猪。
雷杰: 还有两个呢。
酸汤小学的校长黎源告诉我们,最高峰的时候酸汤小学有700多个学生,2007年以前还有四五百人,现在小学部六个年级只有93人,学前班36人,加在一起只相当于十年前的四分之一。生源减少的重要原因,一是外出打工家庭尽量创造条件携子外出,二是农村人口的城镇化。
思南县酸汤小学校长 黎源: 就目前来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他们今天挣钱也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有的放弃了到远方去挣钱的机会,就近打工,也能带孩子。带出去的孩子也多。还有就是现在农村人口城镇化现象,有很多人外出打工挣了钱了,他就把自己的住房啊就购在城里边,这样他就把小孩带到城里边去上学了。
条件好一些的家庭都把孩子接出去了,留在村里继续读书的孩子6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有很多家庭是村里的贫困户。生活的重压,让留守的爷爷奶奶们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也没有能力对孩子们进行启蒙教育。过去学校没有开设幼教班的时候,一年级的老师往往要花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对学生们进行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教育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训练。
2013年贵州团省委和贵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决定,将村级学龄前教育作为希望工程的一个新试点,并把这个项目起名叫做“爱心希望童园”。
思南团县委副书记 王娅: 2013年12月份开始在全省发起筹集自建,当时是每一个希望童园筹资4万元。它是向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募集社会资金来实施的,在全省第一批实施是5个县市,100个希望童园,思南是25个希望童园。县一级财政就匹配基础设施。一个希望童园两个幼教志愿者,由团县委这边进行招募。
赵雪慧和陈露露就是在那时看到了团县委的招募启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并在2014年3月新学期开学的时候,被派到了酸汤小学的希望童园。
赵雪慧: 我们过来的时候,学校只给了我们三间教室,什么都没有,就空白。
全县第一批25个希望童园需要50名幼教志愿者,每人每月发放1500元生活补助,一年就是36000元,加上保险和培训费用,项目最初投入的4万元几乎不剩什么。而第一批童园试点村离县城都很远,志愿者们只能在当地住宿。以前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雪慧,和离开农村已经很多年的露露,刚来酸汤的时候,也被这里艰苦的生活条件结结实实地来了个下马威。
赵雪慧: 之前我们俩刚开始来的时候,住了差不多两年吧,那个木房,已经推掉了。
陈露露: 两层楼的那个木房,到晚上还有老鼠。
赵雪慧: 每天晚上都有老鼠吱吱吱。
陈露露: 我们第一年来的时候下大雨,那天下大暴雨,我们晚上睡的时候,木房子那个瓦就直接掉我们床上了。
赵雪慧: 然后漏雨,还停电,然后我们两个直接在床上抱成一团。
陈露露: 那天晚上我就跟她一起睡的,然后第二天村党支部书记就让我们校长重新给我们安排宿舍,然后校长说你们两个到我的校长室里边睡吧。
在来酸汤之前,赵雪慧已经在铜仁一家幼儿园工作了一年多,一个月的收入是两三千元,报名来当这个志愿者,本意是想回思南县城留在父母身边。18岁的露露当时还没有从幼师学校毕业,为了来这里,放弃了在县城一家幼儿园实习的机会。这里的艰苦条件,远远超出了她们的预期,两个姑娘都想到过放弃,可最终却都留了下来。露露说,她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童年的感觉。而雪慧则是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渐渐下定决心要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