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研发竞跑:每支约100元,中国最快年底上市

浏览:135 时间:2024-10-12 分类:新闻知识
疫情全球蔓延之下,疫苗的研发竞赛已经展开。截至3月19日,WHO称已经有41家公司及机构在从事新冠病毒疫苗开发。一位参与了国家重点疫苗项目组的人对腾讯新闻《潜望》预估,按照目前进展,代表中国力量的新冠病毒疫苗最快可在年底上市,或将成为竞赛中第一名。技术领跑者mRNA疫苗3月18日,新冠病毒疫苗首次在人体实验。但至今,仍未有任何mRNA疫苗上市。WHO当前公布的新冠疫苗41个项目中,其中RNA方向的就有7个。

文章来自:腾讯网

在过去的两个星期,几十个国家先后采取最严厉的政策,希望能够努力拦截人类的新敌人:新型冠状病毒。

但拦截只是第一步,战胜病毒、拯救世界,最终仅有研发出有效疫苗这一条路可走。正如比尔盖茨3月19日所说,“我们将需要数十亿剂的疫苗来保护世界。”

疫情全球蔓延之下,疫苗的研发竞赛已经展开。

3月17日,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团队对外公布,其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人体临床试验,现在正在招募临床志愿者。该临床实验的设计显示,一期临床分三组,每组36人。

此前的一天,美国疫苗公司Moderna也在西雅图开始了临床试验,并在第一个志愿者身上注射了疫苗。Moderna是以mRNA为技术平台的生物医药公司。

截至3月19日,WHO称已经有41家公司及机构在从事新冠病毒疫苗开发。但根据腾讯新闻《潜望》统计,实际参与的公司及机构已经超过50家。

数十家一齐赛跑,谁成功“跑”出第一支上市的疫苗,将作为拯救世界的主角而写入历史。

一位参与了国家重点疫苗项目组的人对腾讯新闻《潜望》预估,按照目前进展,代表中国力量的新冠病毒疫苗最快可在年底上市,或将成为竞赛中第一名。

技术领跑者mRNA疫苗

3月18日,新冠病毒疫苗首次在人体实验。Moderna公司于西雅图的研究所为一位志愿者注射首支疫苗——这距离该公司将疫苗送至政府研究人员手中仅过去22天。

如此快速的疫苗研发速度创造了记录。Moderna公司所选取的mRNA技术路线,因为具有免疫活性强、研发周期短等多重优势,在新冠疫苗研发中受关注度最高。

采取这一技术路线的还有德国公司BioNTech,预计在4月下旬进入临床试验,其中中国区域商业化将由复星医药负责。

类似的案例,国内也正在发生。同样以mRNA技术平台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丽凡达”),其董事长彭育才透露,他们团队于1月22日启动新冠病毒疫苗项目,1月31日在实验室完成疫苗制备,并在2月1日注射到小白鼠和猴子身上。

根据介绍,丽凡达是位于珠海横琴新区的生物技术公司,其团队早在2017年就开始展开mRNA技术研发疫苗的工作。丽凡达此次新冠病毒疫苗项目牵头人彭育才,曾在全球生物药研发生产领先企业渤健(Biogen)公司任资深科学家和团队负责人,拥有数十年的经验。

让彭育才兴奋的是,2月12日时,他们就发现了动物体内有很强的抗体。和Moderna为抢先速度直接上人体试验不同的是,包括彭育才在内的所有国内mRNA疫苗,都需要严格遵守现有疫苗管理办法,在完成动物模型试验后再上人体试验。

但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合作的Moderna却选择减少了这一环节。或许,这是基于Moderna公司在此之前已经有了类似冠状病毒如MERS的疫苗研发经验。

该公司的首席医学官Tal Zaks对美国当地的医药媒体《STAT》表示,并不认为在动物模型中的证明是将其用于临床试验的关键。

尽管这种做法确实可以加快疫苗研发速度,但是并不意味着无风险。不少科学家批评Moderna这么做有悖于疫苗研发伦理。

一位从事疫苗研发多年的专业人士对《潜望》表示,尽管在小白鼠身上试验数据不错,但是还是应该继续做动物模型试验,比如食蟹猴、恒河猴等的实验——这些大型动物和人体结构更接近。动物模型数据的目的也是检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筛选出更适合人体实验的疫苗。

但是,至今未看到Moderna公布动物模型的数据,可能也是希望“赌”一次。

在此之前,Moderna的mRNA疫苗也曾失败过,比如2017年研发的寨卡(Zika)病毒候选疫苗mRNA-1325,因在临床一期的时候未达到预期效果,而于2019年初改成了研发mRNA-1893疫苗。

彭育才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在mRNA领域,Moderna有着很好的经验,并且其有多个疫苗启动了二期和三期临床试验。更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灭活疫苗来说,mRNA疫苗的安全性确实要好很多。

就伦理方面来说,临床时只要受试者能够全部知情后再注射疫苗,就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唯一可能存在的麻烦是,Moderna最后的临床试验结果不如预期,回炉疫苗研发过程。毕竟,动物模型实验的目的之一也是筛选出对人体最安全有效的疫苗后,再上临床。

mRNA技术最大的优势则是能够快速在实验室制备完成疫苗研发。 彭育才回忆称,从项目启动到疫苗注射至小白鼠身上,丽凡达实际上仅用了不到10天时间——这样比Moderna还要快不少。

所有的实验结果,他们都与有关部门保持了紧密的沟通。在新冠病毒研发审批过程中,彭育才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第一天给过去的材料,第二天就会得到反馈。”

不过,按照国内现有的疫苗研发流程,彭育才及其团队3月初开始进行动物模型试验,即先给灵长类动物比如猴子注射疫苗,再注射新冠病毒,以观察效果。预计3月底,灵长类动物喂药结束。

令彭育才苦恼的是,这部分试验必须在P3及以上的实验室才可以做,但是现在疫情期间,很多试验都需要排期。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彭育才不容易给丽凡达找到合适的实验室。

这就是为何彭育才及团队原本比美国Moderna更早完成疫苗制备,现在却仍未能完成动物实验的原因之一。好在3月18日,彭育才透露他们最后找到了昆明生物所合作,后者的实验室有资质来完成后续的动物实验。

按照彭育才预计,丽凡达最快于4月15日左右可以完成动物模型的实验部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开始做临床试验的设计等工作。一旦报告和临床设计都完成后,彭育才将向政府部门提交临床申请材料。

和彭育才一样,多数人都希望这一次新技术mRNA能够在新冠疫苗的赛道上跑出来。但至今,仍未有任何mRNA疫苗上市。

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军事科学院在内,国内还有至少4家公司及机构在做mRNA方向的疫苗研发。WHO当前公布的新冠疫苗41个项目中,其中RNA方向的就有7个。

这么多mRNA方向的新冠疫苗项目,难免会出现一些陪跑者——这也是此次疫苗研究者需要考虑的风险之一。

中国力量最早年底上市

尽管美国Moderna在mRNA技术路线上进度领先其他公司,中国国家队力量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则在另一条赛道上领跑全球。

3月17日,他们对外公布,已经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并获批启动临床试验,并于3月19日开始给志愿者注射疫苗。与此同时,陈薇院士团队也做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按照临床设计,陈薇团队的重组新冠疫苗一期临床最后一个观察时间点将于6个月后结束。

这是一种以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相较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被称为第二代疫苗技术中的一种。

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是指以病毒作为载体,利用基因工程将外源保护性抗原基因插入到病毒基因组内并转染细胞获得重组病毒,免疫机体后表达出相应的目的蛋白,从而诱导免疫应答的一类载体疫苗。目前已有多种病毒载体包括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HSV)等用于疫苗研究,其中腺病毒由于宿主范围广、易产生高滴度病毒颗粒及可容纳大片段外源基因等特点,在预防性疫苗载体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这条赛道上,陈薇团队与港股上市公司康希诺一起合作研发。早在3月初,关于陈薇团队制备完成新冠病毒疫苗的消息已经传出。

关于陈薇团队能够如此快速开启临床试验,外界并不惊讶。陈薇团队在冠状病毒疫苗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功底。早在2014年底,陈薇及团队就研发出了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

一些国内疫苗研发者也认为,陈薇团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相对于mRNA类核酸疫苗来说更容易“跑”出来。这是因为,腺病毒载体是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赛道,同时再加上陈薇院士自身在冠状病毒方面是国内权威。

更为重要的是,一位国内疫苗研究者认为,腺病毒载体的批量生产条件也相对成熟,容易实现——这对于疫情期间的疫苗生产尤为重要,同样也是当前外界对该疫苗寄予众望的原因之一。

和陈薇团队同时入选国家新冠病毒重点项目的共有8个,每个疫苗研究赛道至少有1个~2个项目。

这些赛道包括陈薇团队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类DNA疫苗和mRNA疫苗以及传统灭活和减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其中入选核酸类DNA疫苗的项目包括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艾棣维欣”)团队。

艾棣维欣选取的技术路线为DNA疫苗,其与美国DNA疫苗公司Inovio Pharmaceuticals Inc合作,并比其他团队都早在实验室制备完成疫苗。

2月10日,艾棣维欣团队开始着手动物实验,至今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动物模型实验。待完成实验报告以及临床设计后,艾棣维欣将申请临床试验。腾讯新闻《潜望》获悉,该DNA疫苗最快将于4月开始临床试验。

相较于mRNA从未有疫苗产品上市来说,DNA疫苗的批量生产相对要更容易些。2018年5月,中国批准了首个DNA疫苗产品,即预防H5亚型禽流感的DNA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在央视新闻《1+1》表示,疫苗最短需要六个月的时间。

但是,腾讯新闻《潜望》接触的科学家都认为,即便最快,所需要的时间也要比6个月长。这是因为,按照现在的规定,二期临床的观察期要求是6个月,即使压缩一二期临床时间,最快也要7个月,但是6个月观察期是不可以压缩的,需要在此期间来观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按照陈薇院士团队公布的临床试验设计,其第一批受试者的首次观察点为注射疫苗28天,即4月16日。也就是说,按照当前的评审,第二期临床实际上可以在一期临床初步结果出来之后就启动,不需要等到一期临床全部结束。

这就意味着若是陈薇院士团队的首批受试者在4月16日后化验等结果都比较好的话,初步说明这个疫苗是安全的,随后可以启动二期临床。按照二期临床6个月的观察期,陈薇院士团队的疫苗最快可能在11月左右完成二期临观察。

一位参与此次国家新冠病毒疫苗重点项目的科学家则表示,当前迫于疫情的压力,临床设计时,可以在二期临床结束后,若是数据特别好的话,可以申请有条件上市,以满足疫情重灾区以及一线医务人员等,这个路径与当年陈薇院士的埃博拉疫苗相类似。

这是因为,三期临床实际观察的是疫苗在大样本人群中的有效性,若是二期数据好的话,则说明安全性已经通过且初步有效性已经体现,已经具备在应急场景应用的前提。

这就意味着,在二期临床结束后,疫苗可以有条件上市,供应给武汉等疫情严重区域以及一线医务工作人员——这也是当前疫苗最快上市的可能性。

新冠疫苗研发的困境:钱,钱,钱

过去这两个月,新冠病毒疫苗的项目组都在加班,所有人都希望能够抢跑成功,毕竟这是拯救人类的唯一武器。

但是疫苗赛道除了技术,最需要的就是资金。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在近期接受深圳卫视专访时,谈及资金对于疫苗研发的重要性。

他以非典为例,为了战胜这一病毒有不少资金追着疫苗研发机构投资,但是非典病毒在肆虐6个月后消失了。袁国勇表示,如果病毒不在了,从商业角度来说,资金就很难继续。这也是所有新发型传染病需要面临的问题。

作为疫苗研发公司的创业者,前述丽凡达董事长彭育才正面临这样的状况——融钱。自从1月立项以来,丽凡达的开销比预期加速了很多。这直接导致了彭育才需要加速A轮融资。

同样为创业公司的艾棣维欣在过去这一个月也在紧锣密鼓进行融资。公开资料显示,艾棣维欣累计获得过三轮超过1亿元的风险投资,并且近期已经获得了两家上市公司共4200万元的投资,优先支持新冠疫苗的研发。江苏省发改委也投入了专项资金支持艾棣维欣新冠疫苗的研发。对于艾棣维欣来说,截至当前,其疫苗研发及批量生产的资金已经足够。

根据一位疫苗研发者推算,以生产工艺及材料来计,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最后上市每支的价格大概在100元左右。研发企业在批量生产前需要投入大概5000万元左右临床研发费用。

这对于很多生物医药创业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在疫情期间,疫苗公司融资并不算太难。但是,一旦疫情过去,很多项目或许面临当年非典后的困境。

一些基金也在积极加码资助这些创业公司。成立于2017年的非营利组织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在过去这两个多月里,先后资助了艾棣维欣的合作方Inovio公司、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项目组以及Moderna、德国生物制药公司CureVac。

公开资料显示,该机构的资金规模超过7亿美元。比尔盖茨的基金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也是该机构的主要出资方。一位接近该机构的人士对《潜望》透露,该机构仍在寻找合适的新冠病毒疫苗项目进行资助,最新的一个项目则是香港大学袁国勇团队的项目。

不过,这个时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则就完全不一样了。复星医药(2196.HK)对外称已经与同样是mRNA赛道的德国生物医药公司BioNTech签署了8500万元的协议,在中国独家开发和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新冠病毒疫苗产品。

多位国内疫苗研究者表示,这意味着复星医药拿到了BioNTech的中国销售权,相当于销售代理人角色,更多是“上市公司的作秀”。

这是因为当前国内甄选了包括mRNA方向在内的8个国家重点疫苗项目,复星并未从这8家中选择任何一家做投资。更为重要的是,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复星医药实际只付了100万美金首付款,后续具体如何执行或者是否执行都是未知数。截至发稿,《潜望》暂未能联系复星医药置评。

就现在看来,新冠病毒并不会像非典一样消失,极有可能会长期与人类共存。疫苗将是唯一能够抵御新冠病毒的武器。

而研发机构如何抓住窗口期融资,不重蹈非典时的覆辙,将成为跑完这场竞赛的重要前提。

文章来自:腾讯网

当前页面由百度MIP提供加速,可能存在部分功能无法使用,如需访问原网页,请点击这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