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最近,新西兰华人Andrew Chen取得新西兰奖学金考试最高等级奖学金,被牛津录取。这位学霸的故事吸引了海内外许多华人的关注。近日,Andrew的妈妈Emily PING分享了她对孩子的教育心得。
2015年4月11日,在伦敦泰晤士河上举行的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每年一度的赛艇对抗赛。(资料图/中新网)
新西兰天维网报道,2004年,Emily和老公带着3岁的Andrew前往新西兰。随着Andrew慢慢长大,语言问题凸显出来,那就是在家应该让孩子说中文还是英文?
“我只能告诉自己坚持,要求孩子在家必须说中文。”Emily表示,学中文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跟孩子阅读大量的中文故事让他感兴趣,从而真正理解中文的表达意义。而不是一味地从拼音和汉字笔画教起,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觉得无聊和挫败。
“太过强迫他学中文,容易导致孩子讨厌当中国人。” Emily说自己当时非常担心出现这样的情况。
Andrew也去上过中文课后班,这对中文读写有一定帮助。不过渐渐的,孩子会觉得太难、不想坚持。Emily说,这时候她不会逼迫孩子必须完成中文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先与孩子沟通,告知他“只要你能记住,不需要抄写10遍,你可以只写5遍。”类似这样的沟通和鼓励很多,于是Andrew学习中文这样慢慢地坚持下来。
Emily移民新西兰15年了,很少有觉得有难以融入的时候。她表示,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和思想去看待这个国家。“既然已经移民,就要去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及教育体系等。不能总是用中国方式对标新西兰。”
Emily认为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从幼年时读中文故事开始,同时尽量减少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选择适合孩子水平的书,更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口味。
“坚持下来,Andrew就爱上了阅读,也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他来说可谓获益良多。” Emily认为,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石,是独立思考的起点,阅读带给孩子无限宽广的世界。
Emily还认为,家长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少包办代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对于丢三落四的小孩,可以帮助他们列出清单,每天出门前对照检查;比如养成孩子在作业完成后才能玩手机或电脑的习惯;或者教会孩子把大的目标拆分成阶段性目标……”Emily说,其实管理时间和任务的优先级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Emily表示,要坚信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和最强劲的驱动力,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最宝贵的。
Andrew告诉家长们要鼓励孩子走出舒适区,尝试不同的活动,但也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能逼一条鱼去爬树,也不能逼一只老虎游泳。
另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每年2、3月,是日本的考学和发榜的季节,各个大学的发榜公布牌前拥挤着考生和学生家长们,不时传来欢呼雀跃的声音,有时也会听到几声哀叹。随着华人二代的成长,华二代也不断进入大学考生的行列。华人社会继承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华人子女成为日本各个名牌大学的有力的竞争者,在发榜的季节捷报频传,考上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的考生也不乏其人。近日,一些考生的家长诉说了他们的子女成功考上东大的体验。
姫红女士——自由奔放式的教育与伴跑
姫红的儿子考取了东京大学。回想起孩子成长的一幕一幕,越发的觉得作为父母,能够参与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段,就是在入学前的一两年和小学期间。那段时间的参与,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难忘的回忆。说实话,进入中学以后,他的独立性渐渐增强,不愿父母过问他太多的细节,我们对他的这段时光,也就有了很多的”空白” 和想象的空间。
从对父母的依附,到自我意识的发芽,再到人格的独立,这应该是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轨迹。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就是觉得应该顺应这个过程,在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之前打好基础。所谓基础并不仅仅只指学习,更重要的应该是综合素质。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但是很多人没有机会得到发挥,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我们孩子小的时候,让他体验了很多私塾。有公文、游泳、钢琴、美术、手工、体育、围棋、壁球、拳击、空手道等,希望他能从其中找到一个他的“用武之地”。有些当场就没兴趣,有些就坚持下来了。特别是钢琴,一直坚持到高中二年级的最后,几乎每年都参加一次钢琴比赛。选择什么完全凭他的兴趣,我们从不强求。忘记了是什么起因,这孩子对数学的那些趣味小问题感了兴趣,每当新闻送来的时候,他总是先翻到趣味问题那一页,把所有的问题一气做完。
我们就因势利导,把初级的奥数问题给他看。这下他对数学着了迷。小学(中学也没间断)阶段的奥数每年都参加,预赛基本都能通过,有一次决赛还得了优胜。这使得他对数学有了自信。通过奥数和相关的活动,接触到了著名数学家広中平佑、Peter Frankl。有一次活动在关西的名门学校滩举行,他对那个学校留下了深刻印象。
考中学时,他一定坚持要去试试这所全日本最难考的中学,结果真的考取了!我们当然不可能搬家去关西上学,只是作为他的一次挑战,按照日本的说法叫做“纪念受验”,后来还真的成了“纪念”,发榜那天还接受了采访,滩校门前的留影被刊登在“PRESIDENT Family”杂志上。
最后入学的中学,是离家很近的一所很好的中学。上中学以后,他居然迷上了从来没有碰过的篮球,训练都是在上完课的傍晚或周末,似乎蛮辛苦,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倒在床上睡一觉。体育运动使他的体魄越来越健壮,对我们来说是件欣慰的事。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针,我们这种自由奔放式的,也仅供大家参考。有些孩子非常有毅力,哪怕是不喜欢的事情也能强迫自己把它做好,我们也很羡慕这种素质,但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感觉教育孩子像是在养花草树木,需要施肥,浇水,阳光等养分,让他从内部生长,而不是借助外力而拔苗助长。
辰辰的妈妈——吹尽狂沙始到金
春暖花开之际,儿子居然接到东大的录取通知书,对于孩子的爸妈来说真是意外的惊喜,回忆儿子初高中的生活,真是感慨万千。
六年前儿子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家四十多公里的这所初高中学校,并在樱花盛开季节中入学了,开始了每天往返学校约九十公里的奔波。六年间风雨无阻,从没听见儿子叫苦叫累,也没缺一天课,累计行程近十七万公里,今年高中毕业终于跑到这场马拉松的终点了。当妈的我只想对儿子说:辛苦了!你的坚持让我感动!
话说儿子考上中学后,第一年学习还认真,没想到初二就得了中二病,每天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加之通学时间每天近三个小时,在家几乎不怎么学习,而且青春期很反叛,令父母很头痛,每天跟儿子打游击战,拔Wifi,藏手机藏平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记得有一年冬天晚上12点父母把Wifi拔掉后,儿子夺门而出,利用咖啡厅外面的Wifi玩爱拍到深夜三点才回家。
即使对这样的孩子,当妈的也从不甘心放弃。高中二年级开始去骏台学习数学和英语。因为儿子喜欢林先生讲中文,又选了东进的中文和化学。当我问儿子为何考上了东大,儿子回答说:“关键是我喜欢学习,当然也喜欢玩游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