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批25家科创板公司正式上市。航天宏图(688066,SH)也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目前闯关成功的挂牌企业中唯一来自卫星应用行业的企业。今日开盘后,航天宏图大涨149.3%,报43元/股,总市值达71.38亿元。
在此之前,航天宏图于2016年10月提交过新三板挂牌申报材料,拟在新三板挂牌。但在三个月后又申请撤回了申报材料。由于其两份申报材料在会计政策和会计差错等四个方面存在差异,上市委要求其补充披露是否存在会计政策和会计差错等四个方面存在差异被全国股转系统公司采取监管措施的风险。申请挂牌新三板未果,科创板是航天宏图向资本市场的又一次冲刺。不过,时隔三年之久,这家公司仍有不少经营警报未解除,财务问题也在上市之前的问询中备受关注。
航天宏图一直致力于卫星处理软件国产化及卫星处理技术的攻关与创新。目前已经掌握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应用基础软件平台——遥感图像处理基础软件平台PIE,并依托该平台为政府、军队、企业提供系统设计开发和数据分析应用服务。
核心技术是科创板的必考题,具有切实的自主核心技术是航天宏图能够成功登陆科创板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完全自主研发的PIE在2017年入选中央国家机关软件协议供货清单,是遥感类唯一入选的产品。另外,航天宏图拥有6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7项在申请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47项。
2008年至2018年,我国共发射30颗民用遥感卫星,航天宏图参与了其中23颗卫星地面系统或者应用系统的设计工作,占比为76.67%。除此之外,航天宏图先后承担了多个国家科研项目及战略性工程,并突破了以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快速处理技术、超大区域多源异构遥感数据联合平差技术为代表的多个空间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其次,研发人员也是科创板重点考虑指标。目前,航天宏图的研发人员共913人,其中博士61人,硕士324人,包括中科院百人计划在内的归国留学人才11名以及军转科技人才66名。研发人员占比达80.37%,位列科创板企业第二。
在研发投入方面,航天宏图也不断加大力度。招股书信息显示,2016至2018年度,航天宏图研发费用分别为3,221.09万元、3,752.83万元和5,023.8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87%、13.03%和12.09%,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此外,科创板对核心技术的依赖度也有要求,即核心技术与主营业务应当相符。而根据航天宏图近三年来的营收,系统设计开发为其主要业务板块。系统设计开发包含系统咨询设计、遥感行业应用系统、北斗行业应用系统,主要围绕自有的遥感软件平台PIE和北斗软件平台PIE-Map进行开发,对自身的核心技术依赖度明显较高。
综合来看,航天宏图能成功登陆科创板确有过硬的实力。不过,其财务上的隐患不但使其无缘新三板,在此次科创板的问询中也成为了上交所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何根源?为何没能影响航天宏图成功上市?
根据财务数据显示,航天宏图2016年至2018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2.88亿元和4.16亿元,实现净利润3046.97万元、4402.09万元和6161.22万元。其中,2017年、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50.85%和44.32%,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4.47%、39.96%。
尽管航天宏图近几年来的营收和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不过在亮眼的数据中,中国航天科工系功不可没。根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航天宏图来自航天建筑和航天建设的收入分别为 6839万元、3493万元、2.09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5.82%、12.13%和50.21%,一直都是最大的客户。
航天建设和航天建筑是大型国有企业,通常多承担国家战略性工程,而航天宏图与这两家企业的合作关系已持续了长达九年之久,加之遥感卫星应用在研发上本就开发投入大、技术复杂、专业门槛高,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航天宏图在技术实力上的确不容小觑。目前,航天宏图的行业应用还在不断拓展中,待市场成熟后,其客户过度集中问题也有望得以解决。
此外,现金流状况不佳、应收账款较高占营收比重超过九成引起了科创板上市委员会的格外关注。
根据招股书,2016年度至2018年度,航天宏图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465.29万元、413.29万元和-1145.83万元。与此同时2016年至2018年,航天宏图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82亿元、2.73亿元、4.19亿元,近年来增长加快,增速已小幅超过其营收增速。占当期期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7.58%、48.25%、53.72%,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93.51%、92.06%、99.00%。同时,随之增加的还有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016年时为238天,到了2018年已是298天。
其实,航天宏图的财务隐忧与其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关系。据了解,其在与客户签订业务合同时,一般约定合同价款根据项目协议签署、完成初步验收及最终验收等多个重要节点分期支付,因此航天宏图一般需要预先投入项目相关的成本及费用后才能收到全额价款。
此外,航天宏图的主要客户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或部队等,受财政预算、内部付款审批程序等的影响,付款周期也相对较长。话虽如此,航天宏图却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若是现金流不能支持未来公司的运营,无法提供优质的服务来获得业务合同,那么,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类似的情况并非航天宏图一家,其竞争对手中科星图、世纪空间,这两家拟科创板板上市公司也存在现金流紧张、应收账款占比高等问题。
卫星应用主要有三大领域:通信、导航、遥感。在我国,卫星应用服务行业是新兴的市场,与欧美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其中,可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农林水利海洋监测、灾害应急、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卫星遥感技术发展相对更为缓慢。
过去,我国遥感卫星行业主要依靠国外卫星数据,目前正朝着以自主卫星数据为主的方向转变。不过,整体而言,我国遥感卫星技术水平和商业化程度还较低,民营市场还不够成熟。而这主要是源于国内商业航天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产业链尚不成熟,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加之该行业的项目周期通常较长,因此企业们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资金周转问题。
卫星应用产业属于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在《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制定了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完成应用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地面设备国产化率达80%;使卫星应用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成为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日趋完善,都为国内相关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国内卫星应用软件行业市场的格局尚不明朗,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但随着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市场不断成熟,市场规模不断加大。研发实力必然成为抢占市场份额的核心竞争力。当下,众多卫星应用服务商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借助资本力量加强核心技术。
如今,已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的航天宏图,未来将不断拓展行业应用市场并不断推广数据服务。主要体现在三点:一、在巩固现有行业应用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以“智慧海洋”、“北斗全球组网应用”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二、对已有业务基础上继续拓展国际市场,为国外客户提供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产品和服务。三、依托基础软件平台创建卫星应用SaaS服务平台,继续提升数据处理加工、监测分析、信息挖掘等服务能力,创新服务功能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收入规模。在资本加持下,相信航天宏图将走的更远。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也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也发布了《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5G有望带动我国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就业机会800万个。为充分发挥5G潜能,相关部门应未雨绸缪,超前部署网络基础设施。因此,在2019年5G技术赋能下,商业应用场景的落地受到行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亿欧联合京东物流将在8月16日举办一场以“5G赋能 商用落地”为主题的沙龙,意在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5G应用落地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旨在为行业内外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资源共享平台。活动详情请戳: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