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记者章宁洛杉矶报道】Wei Yan同学说上学路上“能闻得到海风混杂着野草新鲜的腥味,海鸥就在身边飞过……”忍不住驱车两小时来到圣地亚哥,一探这位北京女孩儿心目中的“天堂海岸”,也有二探。20年前移民美国的众多理由,在今天中国的孩子们那里早已无存,好像是苹果一代电脑小方盒和今天的MacBook,能说他们想法一样?而中国传统中有一冷、一好,“你妈觉得你冷”和“为你好”,这二探的目的自然是,听听孩子们的“冷暖”和“好、不好”。几位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点:半大的孩子半大地移民,不愿主动和家人分享压力与困惑。
展示一下孩子们来美国后,收集到的同学、老师对中国的奇葩“幻想”:
Wei Yan和同学们的中国文化俱乐部在校园内多次举办各种活动。由采访对象提供
从Wei Yan家的阳台上望出去,就能看到最美的海滩。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Stephanie和舞蹈队队员们一起庆祝胜利,他们的团队每年都会在加州、全国高中生舞蹈比赛中获多个大奖,Stephanie是其中唯一的华裔学生。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你们中国人是不是人人都会功夫?”
“我最爱吃中国菜了,比如……寿司。”
“是台湾大,还是中国大?”
“中文和日文,是不是一样的?”
“你们只能生一个孩子?听说如果是女孩子,就都把它堕胎掉?”(他可能没想到,照这思路,中国人都是男人了,笑出泪……)
课堂上,老师曰:中国没有网络……同学们的反应:都信了。
移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出国前那些朋友们更是觉得美国的高中压力不可能有国内大,我的压力不过是来自自己的‘瞎矫情’。那段时间,有一种孤助无援的感觉,没有人能去诉说。而这个压力也发泄不出来。对移民的看法也就是,移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小张,加州河滨分校大学一年级学生,数学专业。2013年随父母从东北移民至美国南加州。父母从圣盖博谷华人区一路东移,一家几口最终选择在大洛杉矶县东部的沙漠高原地带安家落户。小张就读的高中期间,全校华裔最多的那一年共四个,还是包括小张和她姐姐。
“厉害了,你们家占据了全校50%的华裔人口。刚来的时候怎么过的语言关?还记得‘过渡期’的感觉吗?”
“高中读书的地方就是加州的一个大农村,资源很少,但是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友好。刚移民到美国,最大的困难也就是英语了。起初不敢和同学们说话,也是老师们公认的上课最安静的好学生代表。一直(乖乖地沉默)到成绩下来,得了一个F。和同学交流后,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慢慢地也敢于在课上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刚移民到美国时,还没来得及交新朋友,国内的老朋友们就开始渐行渐远了,孤单吗?当然了,就像在体育课上,别人成群结队,而我从始至终都是自己。而最孤单的时候,就是当生活压力很大的时候,这些压力没办法和父母诉说,说了他们也不会感同身受地理解你。而我也没有美国朋友可以说,因为他们并没有这样的压力,也没有真的好朋友去真正关心你。而出国前那些朋友更是觉得美国的高中压力不可能有国内大,我的压力不过是来自自己的‘瞎矫情’。那段时间,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没有人能诉说。而这个压力也发泄不出来。对移民的看法也就是,移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压力既然发泄不出来,都去哪儿了?”“后来自己看开了。(3只‘捂脸Imoji’)”
“有没有让你特难过的事儿,或者是好想让你骂人的那种。”
“嗷!那有一件事。部分老外大概把中国停留到几十年前了,曾经有一个代课老师对同学们说中国没有网络。同学们听完都笑了……”“哦,好在同学们机智,都不信。”“……没有,是同学们都信了(才笑),我都惊了。然后还来问我‘中国真的没有网吗’,我心下全是???,回答说‘中国不光有,还比这边的好,至少比我家的好!’”
为什么我们不爱自己的文化?
“我的韩国裔、日本裔、墨西哥裔同学们……不论哪个族裔,说起自己的文化,即使生在美国也有一定了解,他们以自己的文化为荣。我们华裔,从家长到孩子很多人似乎很摈弃我们自己的文化,很多批判的话……我觉得很不舒服。有什么族裔、什么文化是完美的呢?”
Stephanie,高中高年级学生,准备今年上大学。2015年2月12日移民至洛杉矶,随家人先在San Banardino山区生活、学习,后来又随着家人搬迁,转学到禧瑞都高中。回首3年多高中生活,从域外菜鸟到“本地孩儿”,经历了语言关、孤独关、朋友关、文化关……,期间酸甜苦辣,让Stephanie写大学申请信时,想着写着,自己把自己感动得哭了,“尤其想起有段时间,天天孤独得想哭,在学校里整整一天一句话也说不出(觉得自己英文差、有口音),回家也不敢告诉妈妈。”
在移民必经的关隘中,Homesick是曾让Sbarina最感到痛苦的一件事。“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移民这里,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我喜欢广州,喜欢那里的同学朋友,也喜欢妈妈的朋友们,每个人都特别有意思。可这里,妈妈也再找不到在广州时那么默契好友圈。”
“你现在为自己留在这里找到一个理由了吗?”“我现在挺好的,生活得很自如,有真正的好朋友。但是我知道即使英文再好、再懂美国文化,始终还是生物意义上的中国人,经常有两边找不到根的感觉。我很想为自己的文化骄傲。”“那为什么不呢?”“这个根不是想找就找到的,我很少听到我们华裔自豪褒扬自己的文化,耳朵里听到的负面非常多。我们ABC的孩子,平常在学校对自己的文化经常表示贬义,觉得中文奇怪, 也不在学校说中文。 别的族裔的孩子经常对自己的族裔表示自豪。 有其它族裔的好朋友曾对我说‘你们自己恨自己’。”
“虽然现在我很为自己骄傲为妈妈骄傲,只是这移民的路,我觉得真是不要轻易选择。”
远离雾霾北京 天堂般的圣地亚哥
“我还记得第一天的数学课(那时候还是上的代数2),有几个坐在我旁边的男生比较兴奋,有些吵闹。让我不可思议的是,下课后有个女同学找到我,并对刚才那几个男生的行为向我表示歉意,她竟然会为了别人的错来道歉(后来发现这也算是美国人的习惯吧,我的一个老师还曾对我说她为他们有这样一个总统感到很抱歉)。”
Wei Yan,圣地亚哥 La Jolla High school高年级学生,准备今年上大学。在中国北京国际高中读高一时,随家人移民美国,父母曾陪着Yan走访美国东西部五个城市,综合考虑学校排名、生活环境后,最终因为加州学费较低亦有机会上著名公立大学,定居在圣地亚哥。
“突然有机会去美国读书,在完全缺乏适应的情况下,我便踏上了美高的学习之路……对离开雾霾严重的北京来说,La Jolla这片全美国都著名的海滩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堂。走在上学的路上,就能闻得到海风混杂着野草新鲜的腥味,海鸥就在身边飞过。”
说到语言障碍、学习生活,Yan的体验是,“没想到等真的开学了,一切都比我想象的要简单。英语和文化的适应问题,到目前为止都不是什么事。”
“我的英语还是有应试习惯,口语很一般。刚到美国跟别人交流时,力不从心,遇上难一些的情况,就会听得似懂非懂,表达不了自己的意思。爸妈有时候气得说:‘让你跟人谈事比杀了你还难受’。后来暑假期间,看美剧、写读后感、每天读一些原版小说……一切努力没白费,记得有次和补课机构的工作人员谈事的情景,爸妈形容我:有如谈笑风生一般。”
“刚到美国时,辅导员觉得我英文不行,没给我安排AP课。爸妈急坏了,让我直接去找数学老师,爸爸形容为:霸王硬上弓。数学老师怜见,换了课。辅导员却有些不高兴,于是爸爸就用蹩脚的英文给她写了一封感谢信,核心意思是:我的孩子相信美国梦,我希望她尽最大的努力,吧啦吧啦……在这之后,我再找辅导员交流时,她就很开心地帮助了我。”
在文化冲突方面Yan更是幸运,她说,“不管是美高还是国内高中,我都幸运地遇见了很多好老师。我的美国文学老师就曾很暖心地告诉我,如果他语速太快,我没有听懂,他会为我再说一遍……还遇见暖心的同学们。”
“我每天早上6点20起床,晚上12点睡觉。时间紧要兼顾的东西多,我的时间基本上按照全天每小时来划分。但每天能迎着海风,每周末和爸妈吃着我爱的火锅,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想说,这样的青春,我很充实。”(完)